14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髙。

历史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一论断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适应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实践要求。

第一,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第三,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要坚定走中国道路,把13亿多人口凝聚成中国力量,焕发出中国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国家和民族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现在我们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党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源。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拥有明显的制度优势。

第三,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独特的自身优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理论优势;坚定崇高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的政治优势;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严密组织体系、严格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使党成为统一整体的组织优势;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前进,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我们要开展的斗争更加艰巨。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经历了民族的沉沦与崛起,见证了历史的苦难与辉煌,中国人民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第二节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

第二,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第三,这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体现。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一是增强学习本领。学习是事业进步的阶梯。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必须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系统、富有探索精神地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

二是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我们党必须着力增强政治领导本领,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三是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到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真正过好互联网这一关,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四是增强科学发展本领。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五是增强依法执政本领。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

六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要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

七是增强狠抓落实本领。要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就是要狠抓落实。要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八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